咨询热线:18907001192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强攻工业制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6-07-22 浏览量:355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强攻工业制造升级

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强攻工业制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629

江西省强攻工业制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成本、优环境、去产能重点任务,以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为核心,以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努力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的绿色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做大做强及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集中各方力量强攻工业,大力推进制造升级,用三年时间,力争“迈上两个万亿台阶、实现五个水平提升”。

“迈上两个万亿台阶”:

一是工业总量迈上万亿台阶。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40000亿元,年均增长5%左右。

二是工业投资迈上万亿台阶。2018年,全省工业完成投资12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每年推动300个以上、三年共计1000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占比50%以上。

“实现五个水平提升”: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8年,全省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200亿元,食品(不含烟草)、石化、建材、纺织分别达到3750亿元、3500亿元、3500亿元、3280亿元,钢铁、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别达到2800亿元、2000亿元,医药、汽车、光伏分别达到1570亿元、1470亿元、133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力争达到25%以上,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集聚集群集约水平明显提升。2018年,全省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过千亿元园区5个、过500亿元园区20个;初步形成90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形成南康家具、吉安电子信息等一批过千亿元产业集群和60个以上过百亿元产业集群。园区“两率一度”水平明显提升,国家级开发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力争达到500万元/亩,重点省级工业园区力争达到350万元/亩,其他省级工业园区力争达到300万元/亩。

三是创新水平明显提升。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0户,新增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0户;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规模与品牌位居国内前列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四是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和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积极进展。工业企业生产制造和设计数字化率明显提升,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得到深度融合。

五是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力争三年累计下降10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2%;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达到85%;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到32%以下;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化解过剩产能任务。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着力点,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着力优化结构、推动创新发展,加强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开拓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药新领域,研发和引进高性能医疗器械,提升行业总体技术质量水平和竞争实力。南昌大力发展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宜春重点发展中成药、大健康产业,赣州重点发展中成药、化学药,抚州、吉安重点发展以血液制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药、中成药,上饶着力在干细胞产品研发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攻通信设备、半导体照明(简称LED)和数字视听三大方向,积极培育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打造以南昌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为核心的南昌光谷,推动江西LED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南昌、吉安为主,打造全国性触控显示基地;依托吉安,初步建成全国声谷;以南昌为重点,九江、吉安等地联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依托吉安和赣州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智能家电和影音设备。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及农机和矿山机械。机器人领域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重点培育工业机器人生产能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集成智能装备等;农机和矿山机械领域着力研制果蔬后续加工处理设备、粮食烘干机械、育秧播种设备、新型植保机械,重点发展智能起重机械、高效粉碎选矿机械、矿山巷道采掘成套设备、先进制动系统等。重点打造南昌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加快九江、吉安、赣州、新余等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整车扩能和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乘用车,有序发展客车、改装车,优先发展新一代动力电池、高效节能驱动电机、电控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加快电机、电控系统智能化改造。突出重点区域,强攻关键技术,大力推进南昌、宜春、萍乡、上饶、九江、赣州等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航空制造业做大做强制造环节,延伸运营和服务环节,形成整机设计制造、航空设备、航空材料、大部件、国际合作与转包、试飞及其它航空配套产业等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南昌重点开展大飞机、教练机研制,争取国产大飞机核心试飞基地落户;景德镇重点发展直升机制造和通用航空产业,打造全国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光伏产业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能力和水平,加快落后产能改造和退出,重点发展低耗能硅料技术、高效切割技术、抗PID(电位诱导衰减)高效电池技术、硅粉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注重研发高光电转换率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关键配套材料,大力发展光伏系统集成应用,加快推进光伏电站建设。重点推进上饶、新余光伏产业集群建设,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一批系统工程及关键配套企业。锂电产业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和延伸“锂矿原料精选-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锂电新能源汽车及应用”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重点引进和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解质等技术和项目,力争在提取锂及深加工、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高容量大功率动力电池三大领域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碳酸锂等技术线路的竞争性研发,在产业化进程中扶优扶强、形成龙头。绿色食品产业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为主线,大力构建“种植养殖基地-加工制造-包装配套-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粮食加工、特色油脂、畜禽、水产、果蔬、茶叶产业和具有市场潜力的方便、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等,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重,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加强食品行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引领营养健康消费模式,提升行业装备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地域特色品牌培育,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按照导向性强、成长性好的定位,初步建成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二)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程。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部分行业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色产业着力推进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要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鹰潭、南昌大力建设铜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鹰潭、赣州、上饶重点发展技术先进的再生铜冶炼企业;南昌、赣州、九江、宜春加快提升钨精深加工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围绕赣州、南昌两大区域加快建设稀土产业园,推进赣州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试点。推进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江西钨业集团、江西黄金集团资产重组。支持赣州建设“稀金谷”。建材产业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为重点,保持水泥生产总体稳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实现与光伏等产业配套发展。培育建成上饶、赣州、九江、吉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萍乡玻璃生产加工和工业陶瓷生产基地,宜春泛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九江和赣州上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钢铁产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装备升级,大力开发特色优势产品,着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引导企业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发展壮大九江沿江钢铁产业集群、新余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萍乡金属新材料和粉末冶金产业集群、进贤钢结构产业集群;培育南昌国内汽车零部件用钢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石化产业在发挥新增炼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深加工能力,坚持做强氟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传统优势产品,加快开发新型环保的紧缺产品和高端产品。大力推进芳烃、尾油加工等项目,推动九江石化产业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做大做强国家级永修有机硅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乐平、万年精细化工,新干、樟树盐化工,赣南氟盐化工,贵溪磷硫化工等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重点推进产业整体承接、质量与品牌培育、智能装备应用示范推广三大工程,加强电商渠道开拓、创意设计提升、个性化规模化定制业务拓展。发挥共青羽绒服装、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奉新棉纺织、分宜麻纺织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的集聚作用,打造“共青羽绒服装”“青山湖针织服装”“奉新纱线”“分宜麻纺”区域品牌。轻工产业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三品”战略,大力开发智能化应用和个性化设计产品,推动轻工行业发展升级,加快两化融合进程。重点围绕陶瓷、造纸、家电、家具、花炮、工艺美术等行业领域,推动产品结构多样化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培育一批轻工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动南康家具、景德镇陶瓷、南昌家电、万载花炮等产业基地发展升级,打造江西轻工优势品牌。

(三)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进一步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瞄准重点方向、龙头企业、关键技术、核心链节,生成、推进、扶持、建成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推进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项目。针对我省重点产业主攻方向,每年实施10个左右重大科技研发专项项目,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每年推进20个左右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努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每年精选5个左右产业主攻方向突出、企业实力强、技术在同行业中占据制高点、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研发和经营管理团队优秀的项目,作为重点产业骨干工程,实施“一项一策”,集中资源予以全力支持。二是建立项目培育生成的激励机制。发挥众创空间、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和工具作用,促进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基金、政银企对接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三是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遇到的用地、环评、融资、立项等困难和问题。每年推进实施1000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重点调度推进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力争大的设区市每年重点实施20个左右、其他设区市重点实施10个左右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四是加快推进产业协作配套。围绕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大力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相关项目,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产需对接,建立一批产业联盟,形成协同攻关、产用结合的新模式,推动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分类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到2018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到40户以上,过百亿元企业达到20户以上,力争每个设区市都有过百亿元企业。

(四)实施园区集群壮大工程。坚持走集聚发展、绿色发展之路,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带动工业园区发展升级。按照“一城两化”总体要求,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功能,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实现由工业园区向工业新城的转变;实施工业园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点示范工程,推进园区企业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化改造,积极探索开展园区管理信息化试点;加强生态化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光伏发电、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集约利用工程,促进园区绿色发展。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中北部昌九一体化、中南部吉抚赣、赣东北景鹰饶、赣西新宜萍四大区域,推进特色块状经济集群化发展;每年优选一批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壮链方面力度大、特色足、带动强的产业集群予以重点支持。加强产业集群对接,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集群内外企业开展项目、技术、产销、资金、人才等合作对接;开展智慧集群建设试点,初步建成南昌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南昌小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基地等6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突出主业,每个园区培育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产业联盟体系,促进产业间协同发展;分类推进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原料供应和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市场体系,到2018年,全省每个产业集群均建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平台。抓紧建设规划功能展示区,集中展示园区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

(五)实施技术创新推进工程。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健全服务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建设,提升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开发应用水平;重点在轻工、服装、智能家居、电子信息等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每年培育3-5个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产业园,提升企业在产品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二是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在半导体发光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中药材分离提取、通用航空技术、硬质合金、增材制造等领域实现高精尖技术的突破,在光伏发电分布式电站、节能环保装备、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共性技术的突破,抢占技术制高点。三是健全创新服务机制。建设一批促进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提升技术市场、技术中介、创新基金等市场化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积极对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依托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所,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论证,筹建一批创新中心及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聚区以及轻工、纺织、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重点支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六)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从园区、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一是推动示范园区建设。选择产业集群度较高的工业园区,率先开展面向产业集群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创新应用试点,建立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力争在规划引领、项目推进、示范带动、模式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每年建设3个左右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园区,推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提升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加快有色、钢铁、石化、食品、纺织、建材、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每年在重点行业滚动实施20个左右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三是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着力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鼓励发展在线监控诊断、远程维护、融资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务。每年创建50个以上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四是推广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依托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和第三方工业云平台,推广公共服务模式,降低信息化应用门槛,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建立高校与中小企业对接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每年重点扶持60个中小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项目的信息化应用。着力建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快建立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每年选择10个典型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逐步建立省、市、县协同推广机制。

(七)实施工业绿色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加快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一是加快工业绿色改造升级。实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在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组织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推进钢铁、建材、石化、有色等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实施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严格执行单位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上新项目,改扩建项目与区域节能减排任务挂钩。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实行项目“区域限批”。二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再生资源行业准入管理,积极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等试点示范建设,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废物互为利用,构建循环产业链。三是积极创建绿色工业园区。推进鹰潭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南昌高新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靖安县、丰城市省级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建设。三年建成1-2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打造一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着力打造绿色工厂,推动企业按照厂房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标准进行绿色改造,三年建成10家以上国家级绿色工厂。四是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打造南昌、新余、宜春、抚州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南昌、九江、景德镇、吉安、萍乡等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产业集群,赣州、宜春、新余、鹰潭、上饶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为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节能评估、节能诊断、节能改造等服务。

(八)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全面提升江西制造质量水平和整体形象。一是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技术和标准,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二是健全完善产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企业制订联盟标准等团体标准。加强创新技术标准和先进技术标准的研制,加快将LED、稀土新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三是强化工业品牌建设。深入开展产业集群示范区区域品牌试点和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传统块状经济优势,着力培育鹰潭、上饶铜精深加工,赣州、南昌钨和稀土深加工,景德镇、宜春、上饶精细化工,南昌、九江、赣州、宜春、新余纺织服装,新余、九江、南昌、萍乡金属新材料、新型建材和钢材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区域品牌。培育南昌、吉安LED照明、触控显示,上饶、新余光伏,南昌、宜春、抚州生物医药,南昌、上饶、赣州、萍乡、九江新能源汽车,南昌、景德镇航空制造,宜春、赣州、抚州、新余锂电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品牌。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推进本行动计划的实施。省工信委负责行动计划的日常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上下联动的扶持推进机制,形成强攻工业制造升级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集中省、市、县各级资源,全力扶持本行动计划中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集聚区发展。依法落实现有土地供应、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产品采购、要素保障、财政补贴、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票券发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补助、税收优惠、人才引进培养等扶持政策,加强对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化解过剩产能相关政策措施的整合优化,增强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逐步壮大工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加快设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子产业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建立省、市、县联动的产业基金体系。切实用好省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重大装备、两化深度融合、基地平台建设等。

(三)加强协调帮扶。进一步加强领导联点帮扶企业工作,省、市、县分别重点帮扶百亿元级、十亿元级、亿元级企业,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帮扶的工作机制。重点对处于成长期、发展前景较好、易形成爆发式增长的企业进行帮扶,推动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优选100个产业有成长前景、企业有爆发空间、项目有增长后劲、技术有突破潜力、团队有管理优势等五个方面结合好的成长型企业,实施产业、企业、项目、技术、团队“五位一体”重点扶持。各设区市相应优选一定数量的成长型企业,实行“五位一体”重点扶持。

(四)加强调度推进。建立监测调度分析制度,定期调度、分析本计划实施情况,及时掌握产业、企业、项目推进动态,定期通报目标完成进度。各设区市要相应建立调度推进机制,及时掌握本地区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情况,每季度形成报告报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18907001192
  • 海量咨询客服